第120章 矛盾斗争(3)-《复明1659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沉思许久,朱由榔才开口问,“你觉得,为什么男女就应该不平等呢?”

    穿越以后,朱由榔刻骨铭心的意识到,男女不平等,在此时是刻在骨子里的。无论他怎么折腾也改变不了太多---哪怕他给制科考试撤去了性别区别,直到今天也没有一名女性报考制科考试。在此时人的观念里,女人穿御裁的干部服就是伤风败俗,哪怕朱由榔让皇后亲自穿着一起出席各种活动,也只是在上层妇女的小圈子里构成了一定影响。

    “哪有那么多为什么,男人,力气大。要是女人的力气和男人一样大,他们就不会这么看了!”孩子的声音有些稚气未脱。

    宫殿内一阵大笑,又霎时止住了:“没错,要是这个世界上的男人和女人力气一样大,貌似真的是如此,工业社会女性地位的相对提高,也建立在社会生产对体力要求较低的基础上,而农业社会的生产,则需要消耗大量体力,女人往往只能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(不然观刈麦里也不会有贫妇人捡拾麦粒这种描绘,干不动啊)”

    虽然她的回答不太精确,但穿过时代和年龄的迷雾,这个回答可以说是极好的了。

    “可是。就连黄口小儿都知道的东西,吾又如何改变?”朱由榔依稀记得,女人逐渐加入社会化大生产是第一次工业革命,女工和童工作为最廉价的劳动力被资本家利用起来,而在脑力劳动部门服务的仍然极少,一直到一战以后,这个局面才有较大改观,而直到四五十年代,西方社会的主流风潮仍然是宣扬女性应该是一个好主妇这种说法。(希特勒:德意志民族的女人应该守在厨房,育儿)。

    哪怕是迈出平等的第一步,蒸汽机也榨干了人类太多的血泪。羊吃人,棉花吃人,英国最小的童工只有两岁,瑞典的纺织工人平均活不到三年,一幕又一幕的惨剧,丝毫不亚于崇祯年间人吃人的境况。朱由榔想做的,能做的,就是尽量让蒸汽机榨出的血泪少一点。

    “好,好。”走神了一下子,才想起来面前的小女孩还在盯着自己,随手摸出来一块玉佩给孩子戴上,又给了这孩子一本装订起来的小册子,朱由榔直接抱着她走出了殿内。

    看到皇帝竟然把这个女孩抱了出来,守门的兵士和内官都瞠目结舌,却也只是把目光投向一边。如果说外臣们还能比比什么大政方针,那么作为天子家奴的内官并没有什么胆子去“劝阻”一个强势的皇帝,往往只能顺势而为来取得更大的利益(历史上各种太监取悦皇帝荒淫无道的例子往往就是如此)。历史上有诤言死节的大臣,谁听说过有诤言死节的太监呢?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随着云南全境传檄而定,从中兴通向昆明的轨道也正缓缓但不停歇的修建起来,两条木轨道和长龙一样在大地上蜿蜒盘旋。在每一个稍微大一点的堡垒(往往就是地图上的土县城)附近,都设立了一个月台,就等着和带兵还没回来的当地主官打个招呼顺利把车站转正。
    第(2/3)页